本計畫與大肚山7個社區發展/關懷協會合作,包括新庄里、南寮里、瑞井里、蔗廍里、東海里、新東里的社區發展協會及自強里關懷協會,展開社區行動據點活動。本活動延續前期計畫的成果,邀請社區長者分享老照片故事與手作紀念相框,除了重溫過去生活集體記憶外,本計畫亦可從中發掘值得採集的地方故事主題,進一步採訪紀錄。
本文作者
推薦閱讀
-
2023/05/07
170
0
閱讀更多111 - 2 地方講堂—大肚山台地什麼時候開發?
本計畫與公部門單位:臺中市立圖書館瑞井分館合作,並與校內博雅書院共同舉辦大肚山地方講堂,廣邀社區居民、一般社會大眾參與,認識大肚山早年歷史與生活記憶。
-
2020/08/06
204
0
閱讀更多108 - 2 USR-大肚山地方創生計畫-核心成員退思會
首次舉辦的USR計畫核心成員退思會,目的是深化夥伴關係,並研擬進一步的合作事項。
-
2018/06/01
197
0
閱讀更多107 - 1 四箴國中皮影教學計劃
美術系許莉青老師指導四箴國中新成立的皮影戲社團,帶領學生認識皮影戲文化及操作,並學習製作皮偶。
-
2022/05/07
177
0
閱讀更多111 - 1亨德先生的美好腳蹤
「大肚山頂恩人-亨德先生」紀錄短片巡迴播映 緣起: 東海大學亨德老師(James A. Hunter)於1960年代,成立「大肚山頂村落生活改善委員會」,帶領師生服務社區,解決當地居民環境衛生、飲用水等問題,無私奉獻的義行至今仍為後世傳頌。 為紀念亨德老師的美好腳蹤,東海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大肚山地方教育創生,特別拍攝「大肚山頂恩人-亨德先生」紀錄短片,並規劃於市立圖書館、學校及社區組織巡迴播映,分享這段美好故事。
-
2023/05/23
196
0
閱讀更多112 - 1 四箴國中教師增能活動
本活動主題為:強化抓地力與循跡表現,對象是四箴國中校定課程研發小組。主要目的是協助教師更深刻認識大肚山的自然環境、歷史人文及在地議題(強化抓地力),同時梳理地方的生活紋理與文化脈絡(強化循跡表現),以建立自主研發與執行在地課程的能力。
-
2020/08/26
239
0
閱讀更多107 - 2第一屆大肚山在地職人博覽會
許多隱身在大肚山社區巷弄裡的職人,以最純粹的匠藝精神,在不為人知的細微處,鞭策自己追求進步;在講究速成與利益的潮流中,堅持以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客戶,以及對得起社會的態度,專注把產品/服務做到極致。這些來自大肚山的職人,以獨特的方式,述說一種富含價值與意義的生命提案,為缺乏文化刺激的大肚山社區兒少,展現職涯發展的各種可行途徑。 此次博覽會邀請11位在地職人參與,包括陶藝、木工、金工、樂器演奏、地瓜產銷、獅頭製作、輕黏土創作、黃銅飾品、咖啡沖煮、茶藝、花藝等不同行業。他們以「一日教師」身分,透過「行動教室」的體驗活動,對四箴國中、龍峰國小及瑞峰國小的師生,分享他們的專業技藝與生命態度。 這股在地力量有機會帶動國中小學教學活動的創新,開啟大肚山社區兒少對於未來發展的想像與行動。同時,東海大學也將投入更多學術能量與師生創意,持續探索可發揮職人特色的創新構想,並落實在產業實務應用上。
-
2020/11/10
126
0
閱讀更多109 - 1 第三屆在地職人博覽會
許多隱身在大肚山社區巷弄裡的職人,以最純粹的匠藝精神,在不為人知的細微處,鞭策自己追求進步;在講究速成與利益的潮流中,堅持以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客戶,以及對得起社會的態度,專注把產品/服務做到極致。這些來自大肚山的職人,以獨特的方式,述說一種富含價值與意義的生命提案,為缺乏文化刺激的大肚山社區兒少,展現職涯發展的各種可行途徑。 此次博覽會邀請11位在地職人參與,包括皮影藝術、木工、陶藝、金屬工藝、輕黏土創作、樂器演奏、茶藝、花藝、咖啡沖煮、手打烏龍麵、傳統米食等不同行業。他們以「一日教師」身分,透過「行動教室」的體驗活動,對四箴國中、龍峰國小及瑞峰國小的師生,分享他們的專業技藝與生命態度。
-
2024/07/04
185
0
閱讀更多大肚山青年培力學堂-我從英文老師變成甜點師傅
「青年培力學堂」邀請返留鄉青年分享實務經驗,一方面辨識出有意從事地方工作的青年,另一方面則有機會培養出一個具有凝聚力與行動力的青年團隊,成為陪伴輔導本校學生留鄉或在地青年返鄉的重要支持力量。
-
2021/03/02
134
0
閱讀更多111 - 1第三屆大肚山徵文
-
2024/12/03
279
0
閱讀更多113-1 家鄉顏色課
以「大肚山是什麼顏色」為發想起點,學生分成4組走入巷弄,利用色票蒐集家鄉顏色,一方面學習用色彩感知環境,同時記憶家鄉生活。最後學生將社區意象以擬人化呈現,例如:「社區像漂亮的小姐」或是「社區像強壯的老人」,藉此內化家鄉情感。
-
2023/01/06
151
0
閱讀更多111 - 1 東海工設系111-1《共生環境設計導論》課程期末成果展
由本計畫李俐慧老師帶領修課學生組成跨領域創新設計規劃團隊,透過田野行動紀錄、社區工作坊、社會實驗等方式,針對真實社會場域的現狀挑戰與未來需求,建構具體可行且同時兼具社會價值與經濟產值的行動方案,並協同社區場域相關的組織/團體,共同執行、實踐。
-
2023/10/31
151
0
閱讀更多112 - 1行動據點2.0-東海里
-
2023/12/04
240
0
閱讀更多112 - 1 家鄉顏色課
螺旋式課程-家鄉顏色(瑞峰國小)
-
2024/01/30
161
0
閱讀更多112-第二屆繪趣大肚山戶外寫生比賽頒獎典禮
第二屆繪趣大肚山戶外寫生比賽頒獎典禮
-
2023/05/01
145
0
閱讀更多111 - 2 第4屆大肚山的那些事徵文活動
培養國中、國小學生書寫表達能力為首,連結個人的日常生活與在地相關經驗,並增進家鄉認同感,特辦理此徵文活動。
-
2021/04/19
211
0
閱讀更多110 - 1社區行動據點活動--老照片徵集
「塭叨大肚山」-老照片募集活動,希望民眾踴躍提供大肚山地區有關歷史人文風情景觀相關之照片及物件,透過舊時的影像、事物,共同回憶大肚山往事,並分享大肚山地區的年代故事。 徵集主題:大肚山社區具有歷史故事、人文風情、代表性或特別意義等照片或影像。 徵集內容:民國80年以前,大肚山地區照片,年代較久者尤佳。 照片正本:黑白/彩色照片不拘、尺寸不限;照片電子檔亦可。 照片數量不限,由主辦單位現場選用。 照片提供者於現場說明照片背景。
-
2020/09/14
156
0
閱讀更多109 - 1 從農場到餐桌的教育
食農教育是一種體驗教育的過程,學習者經由與食物、飲食工作者、動植物、農民、自然環境和相關行動者互動之體驗過程,認識在地的農業、正確的飲食生活方式和其所形成的文化,以及農業和飲食方式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帶領學生先對食農教育有所認識,教導大學生如何設計食農教育教案。了解食農教育中農業、飲食和環境教育所代表之意義。深入社區,以食農教育為實踐方式協助弱勢兒少。
-
2021/11/08
215
0
閱讀更多110 - 1 螺旋式課程實施
本計畫與三所國中小學結盟發展的「以在地為基的螺旋式課程」,配合學生認知發展階段,將一至九年級劃分為四個學習循環,分別對應到布魯姆分類學(Bloom's Taxonomy)的六項認知範疇: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鑑與創造,設計出螺旋式課程架構。在此架構下,原本獨立且散落在各領域、各年級的一些課程,有機會被整合到此模組中;並藉由逐漸加深加廣且連結生活情境的創新教學活動,有系統地引導學生從認識社區、探索在地到展開社會實踐行動。 螺旋式課程的成功關鍵主要是「在地教育工作者社群」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這個社群由計畫協同主持人與三校教務主任所組成,每月聚集一次,合作推動許多創新教學活動,不斷捲動更多國中小學教師關注與投入,蒐集更多來自基層教師與學生的意見,形成更大更周密的回饋迴圈,進而發展出螺旋式課程。
-
2020/08/20
147
0
閱讀更多108 - 2教師增能研習--彰化旅庫
第二期USR計畫透過已穩定運作的「在地教育工作者社群」,東海與四箴國中、龍峰國小及瑞峰國小,共同設計出連結生活情境與課程目標的創新課程「以在地為基的螺旋式課程」。為缺乏文化刺激的大肚山兒少,尋求更多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本次體驗之旅將藉由觀摩”旅庫彰化”的地方知識體驗行程,連結社區與日常生活脈絡,盤點地方知識與歷史文化內涵,建立社區認同並發展在地課程,引導學生有能力和自己的土地對話,並對自己的家鄉有更深的文化理解。
-
2020/07/06
152
0
閱讀更多108 - 2 教育支持夥伴增能活動—情緒停看聽講座
講座中帶領大家初步的認識情緒,了解情緒的成因及處理原則,學習如何在團體中快速察覺孩子的特質,營造出正向環境以提升孩子的參與度和學習力,最終讓團體順利的進行。
-
2019/08/28
178
0
閱讀更多107 - 1 大肚山社區工作坊
108年8月28日,東海大學執行的USR計畫「大肚山兒少青跨世代全人培力創能發展計畫」,在龍井區的龍峰國小舉辦「大肚山社區工作坊」,邀請四箴國中、龍峰國小、瑞峰國小的教師,以及關心在地兒少的得勝者教育協會及里長辦公室等夥伴參與,約150人參與本活動。 本次社區工作坊是繼今年6月的校外觀摩研習之後的延續性行動,目的是捲動更多在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與投入,以期共同探索大肚山兒少教育議題及其可能解方。為此,本活動邀請雲林縣古坑鄉華南國小陳清圳前校長擔任講員,分享這十餘年來,如何藉由與社區深度連結,將學校與社區視為整體課程的系統脈絡,採用體驗式的自主學習方式,讓學習有其實踐的過程,幫助學生從生活中理解知識、型塑人格態度,甚至帶動社區活力與經濟發展。 陳校長分享後隨即進行分組討論,探索學校連結社區資源的可能做法,以及如何發展與社區資源連結的創新課程。之後邀請三校教師上台分享,陳校長針對其構想,一一予以建議與回饋。藉由討論過程,同時也讓國中小教師在執行108新課綱之際,能夠與社區夥伴有更多的互動與探索的機會。 這次社區工作是USR計畫從去年執行至今的第三場工作坊,期待透過連結不同屬性的組織,藉由共同關注的兒少教育議題的研討過程,能逐步形成一個跨世代、跨領域、跨目標的共學社群,進而啟動創新思維與合作行動,齊力為大肚山兒少尋求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
2023/08/08
237
0
閱讀更多112 - 1 「大肚山地方教育創生2.0」核心成員退思會
隨著本計畫逐漸壯大,今年8月8、9日舉辦一年一度的核心成員退思會,擴大邀請社區夥伴參與,包括四箴國中、龍峰國小、瑞峰國小、天恩社區關懷協會、樹和教育基金會、冠球印刷公司等單位共18人參與。 本次活動主題為「為地方加值」,主要目的是藉由跨域對話,共同研議年度計畫及具體作法。
-
2020/08/15
117
0
閱讀更多108 - 2 大肚山兒少展翅計畫—東海小棧體驗活動
透過體驗式教學活動,引導大肚山社區兒少發展個別的興趣、能力與優勢,進而幫助他們培養出恆毅力、好奇心、自我覺察、自我肯定等非認知能力。
-
2020/11/18
173
0
閱讀更多109 - 1教師增能研習--彰化南郭國小
國中小學教師增能系列活動
-
2022/09/27
141
0
閱讀更多111 - 1耕水小子參訪
本次增能活動為校外觀摩研習活動,將拜訪台中市助服關懷協會-耕水小子,由耕水團隊分享團隊經營與運作,並進行主題式座談與深度交流。藉由「耕水小子」的組織運作分享,讓參與夥伴具體瞭解組織管理與操作模式,夥伴們自身在執行服務的過程中有更多元化的資訊做參照與發想。
-
2022/06/21
163
0
閱讀更多111 - 1 價值循環活動-友善鳳梨
-
2023/11/25
151
0
閱讀更多2023社區嘉年華
這是屬於我們自己的舞台,在自己的土地上認真生活,用心地愛大肚山, 我們決定相聚在這一天,為彼此的傻勁兒加油打氣~
-
2022/07/26
165
0
閱讀更多111 - 1 社區職人增能觀摩
隱身在社區巷弄裡的職人,是大肚山很重要的資產與前進的動能,亦是地方創生不可或缺的關鍵因子。以「團結力量大」為基礎,透過不同特性的職人老師間的串聯、交流,將技能與在地文化結合,型塑專屬於大肚山的地方特色與產業文化。 本次體驗之旅將藉由觀摩”旅庫彰化”的地方產業體驗行程,以「彰化民間旅遊局」為目標,透過實體空間、社群經營、商品設計、地方生活知識體驗,輔導彰化在地傳統產業進行數位轉型,讓參與的民眾了解彰化深厚的底蘊及多元探索的可能性,為地方帶來廣大的經濟效益,成功扭轉外地人對彰化的刻版印象。
-
2023/04/29
193
0
閱讀更多112 - 1課照機構幹部聯合增能活動
本計畫除了整合國中小學之正規教育體系外,亦整合三家弱勢兒少課後照顧機構:天恩社區關懷協會、磐頂教會、樹和教育基金會,透過每月一次的「教育支持社群」活動,推動幹部聯合增能活動,以提升工作專業知能。
-
2023/04/25
127
0
閱讀更多112-1 街道觀察課
螺旋式課程-街道觀察(四箴國中)
-
2022/10/01
182
0
閱讀更多111 - 1 四庄故事--中區圖書館展出
~想用一條有溫度的線,連結我們的孩子與他們所在的土地~ 國中學生普遍缺乏土地認同,「四庄故事」課程讓學生認識並探索自己的家鄉,透過採訪及資料整理,了解攤商們的故事,挖掘自強市場獨特的人文色彩,我們有在地傳統小吃,還有跨越國籍、族群的東南亞美食,自強市場彷彿是一座未曾被察覺的文化博物館,學生們經由實地踏查,產生情感認同,更進一步願意為在地付出,書寫我們的人情故事。
-
2024/09/20
203
0
閱讀更多大肚山青年培力學堂-三合院裡的麵包店
「青年培力學堂」邀請返留鄉青年分享實務經驗,一方面辨識出有意從事地方工作的青年,另一方面則有機會培養出一個具有凝聚力與行動力的青年團隊,成為陪伴輔導本校學生留鄉或在地青年返鄉的重要支持力量。
-
2023/10/31
203
0
閱讀更多112 - 1 社區行動據點-新東里
-
2023/12/29
161
0
閱讀更多112 - 1行動據點2.0-南寮里
-
2024/06/21
158
0
閱讀更多大肚山青年培力學堂-實體店家小成本的社群行銷術
「青年培力學堂」邀請返留鄉青年分享實務經驗,一方面辨識出有意從事地方工作的青年,另一方面則有機會培養出一個具有凝聚力與行動力的青年團隊,成為陪伴輔導本校學生留鄉或在地青年返鄉的重要支持力量。
-
2024/10/25
273
0
閱讀更多大肚山青年培力學堂-追求自然永續的陶藝創作
「青年培力學堂」邀請返留鄉青年分享實務經驗,一方面辨識出有意從事地方工作的青年,另一方面則有機會培養出一個具有凝聚力與行動力的青年團隊,成為陪伴輔導本校學生留鄉或在地青年返鄉的重要支持力量。
-
2023/12/18
161
0
閱讀更多112 - 1 行動提案課
螺旋式課程-行動提案課(瑞峰國小)
-
2019/11/12
172
0
閱讀更多108 - 1 第二屆大肚山在地職人博覽會
許多隱身在大肚山社區巷弄裡的職人,以最純粹的匠藝精神,在不為人知的細微處,鞭策自己追求進步;在講究速成與利益的潮流中,堅持以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客戶,以及對得起社會的態度,專注把產品/服務做到極致。這些來自大肚山的職人,以獨特的方式,述說一種富含價值與意義的生命提案,為缺乏文化刺激的大肚山社區兒少,展現職涯發展的各種可行途徑。 此次博覽會邀請9位在地職人參與,包括皮影藝術、陶藝、金屬工藝、輕黏土創作、樂器演奏、茶藝、黃銅飾品、咖啡沖煮、手打烏龍麵等不同行業。他們以「一日教師」身分,透過「行動教室」的體驗活動,對四箴國中、龍峰國小及瑞峰國小的師生,分享他們的專業技藝與生命態度。
-
2023/08/21
138
0
閱讀更多112 - 1 2023台日國際設計工作營—從傳統市場出發的永續社會設計
國際設計工作營五天的時間,在緊鑼密鼓的設計思考流程中快速地流逝,雖然時間很短暫,但透過三校學生密集的交流討論,激盪出創意的火花,完成了令人讚賞的成果,三校學生間也建立起珍貴的情誼。明年度將由日本千葉大學主辦日台國際設計工作營,東海大學師生都非常期待能組隊造訪日本,持續深化發展兩校間的國際交流。
-
2020/08/26
151
0
閱讀更多109 - 1 109年社區工作坊
第二期USR計畫「大肚山地方教育創生」於109年正式啟動,透過已穩定運作的「在地教育工作者社群」,東海與四箴國中、龍峰國小及瑞峰國小,共同設計「以在地為基的螺旋式課程」。此螺旋式課程乃配合108新課綱的「素養教育」,發展出連結生活情境與課程目標的創新課程,為缺乏文化刺激的大肚山兒少,尋求更多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本次舉辦的工作坊將深入討論與社區資源結合的螺旋式課程教案設計、研擬具體可行的作法,進行一場彼此激勵、共創未來的增能研習。
-
2024/12/12
227
0
閱讀更多113-1 五感輕旅課
帶領學生走進四條社區路線,運用五感去觀察周遭環境,並對家鄉產生更多記憶的連結。瑞峰國小王老師表示:「學生開始嘗試更細微的觀察,例如他們不只是看到一道圍牆,而是會運用視覺、觸覺甚至嗅覺,發現一些藏在細節裡的驚喜。」
-
2024/12/13
274
0
閱讀更多113-1 五感輕旅課
帶領學生走進四條社區路線,運用五感去觀察周遭環境,並對家鄉產生更多記憶的連結。瑞峰國小王老師表示:「學生開始嘗試更細微的觀察,例如他們不只是看到一道圍牆,而是會運用視覺、觸覺甚至嗅覺,發現一些藏在細節裡的驚喜。」
-
2024/08/15
262
0
閱讀更多大肚山青年培力學堂-我在大四時開了一家咖啡店
「青年培力學堂」邀請返留鄉青年分享實務經驗,一方面辨識出有意從事地方工作的青年,另一方面則有機會培養出一個具有凝聚力與行動力的青年團隊,成為陪伴輔導本校學生留鄉或在地青年返鄉的重要支持力量。